文/高中部德育處
編/文宣部
(相關資料圖)
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
11.1班的同學說:無論是飛鳥在天,還是魚潛海底,總有一種交流,打破最遠的距離……
11月4日,海歸高中部在報告廳組織了一場主題為 “交流” 的集會,探討如何實現非暴力溝通,達到人與人之間和諧交流。集會由11.1班主持,他們通過現場表演、采訪視頻、游戲互動,對話及演示等多種方式與同學老師們展開了一場特別的 “交流”。
開頭兩場表演將觀眾帶入熟悉的情境:人們因不合適的交流方式而產生矛盾。
早點休息or跳舞放松一下?陳佑佑、楊涵玉卿扮演一對母女,因觀點不同發生爭吵。
我做作業,奈何你竟彈吉他!金士涵、Alex則表演了同學間因不當的情緒表達造成的不愉快。
接下來是一段視頻,同學們采訪老師和同學,傾聽更多的看法和觀點,發現大家有所共識,即良好的交流溝通方式是提升自我效率、增進人際關系的關鍵。
陸嘉韻、陳嘉騏一場對話,揭示了一種有效交流方式:非暴力溝通!他們討論了老師們的觀點,還以開場表演為例,對比了暴力溝通和非暴力溝通。
張秀儀、王懌暢主持游戲環節,在座的同學們熱情參與,全場氣氛輕松活躍。“你演我猜”令觀眾切身體會到交流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猜他到底想說啥”則讓大家意識到,該好好說出內心真實想法,而不是情緒化的表達。之后,唐藝文同學上臺總結了非暴力溝通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這場集會,是11.1班同學與現場觀眾的一場交流,也是全班同學交流合作的成果,從選題討論到分工合作,采訪、ppt制作、主持、表演、彩排,到最后的呈現……每一位同學都在實踐中體會交流的重要,求同存異,協調平衡,傾聽采納,理解他人!
交流的內涵遠不止這些。讀萬卷書,是我們與作者交流,今天介紹的“非暴力溝通”,就是來自同學們的閱讀。行萬里路,是我們與世界各地的人交流。而今天的集會,何嘗不是一場立體多維的觀點交流?
集會體現了高中部對IB培養目標learner profile的踐行,展示了師生們對ATL之一“交流技能”的思考。不僅如此,它還是對IB使命宣言的一次回顧——我們終將理解:盡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但他人的意見也可能是正確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