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劍老師是《我是老師》節目組采訪的第一位體育老師。曾老師2002年就來到了華美,已經工作了近二十年。
曾老師與華美的邂逅算是一次美麗的意外。“那會兒二十出頭剛畢業,本來應該留在寧波在一所大學工作,因為非典的原因沒能及時報到,所以就來到了廣州。”
“而后就在華美戀愛結婚生子,一直到現在。”曾老師談到這兒,臉上也洋溢著幸福。
(相關資料圖)
曾老師告訴我,剛來華美體育組的時候,他就被當時體育組的陣容震驚到了,無論是藝術體操、網球、跆拳道,每一位體育老師都能拿得出來非常傲人的資歷與成績。
“剛進來那會兒,和其他老師比起來,就覺著自己站不住腳。那時的華美,有張老師帶領的全國網球訓練基地,拿過全國冠軍獎項;跆拳道國家級選手王漫娣也在華美任教,拿過全國冠軍的獎項。還有鄒晶老師帶藝術體操團隊,都非常厲害。”
一場球,一輩子
曾老師說,那個時候年輕、勁兒頭很足,就卯著勁兒一定要做出成績來。
曾老師說,那是他帶的第一屆學生,“那一屆學生都是89年生的,其實和我當年沒差幾歲,就像帶著自家弟弟一樣帶著他們一起打籃球,大家都很有熱情。”
曾老師說,那時候孩子們都是零基礎起步,所以訓練難度很大。
“于是我就加班,帶著學生們周六日加訓,感謝孩子們的爸爸媽媽非常支持。有很多孩子住得遠在東莞,爸媽也會把他們從東莞送來學校,一起加訓準備廣州市全運會。”
哪怕時隔近二十年,曾老師提起當時,依然很有感嘆。
“我們在半決賽的時候遇到了上屆冠軍,從一開始我們就一直落后,一直在追趕,直到打到最后一秒鐘我們還差了一分。”
“這時候一個孩子搶到了球,我就在場邊大聲喊‘投、投、投!’這個孩子竟然壓哨投進了三分球,絕殺!”
曾老師笑著和我說,“當時對手的學校已經都在準備慶祝了,結果在最后一秒鐘徹底懵了,我自己也懵了。”
哪怕是現在,我似乎都被曾老師的一詞一句卷入當時的情景,隨著壓哨的三分球入籃,全場跟著沸騰狂喜。
曾老師感嘆道,這場球賽可能足夠這些娃吹一輩子。
所以在2004那一年,曾劍老師就帶著之前籃球場上籍籍無名的“華美學校”一炮打紅,奪得了廣州市全運會小學籃球組冠軍!
連著好幾年,曾老師和他的伙伴們帶領著華美娃們拿了好多個體育類獎項。
2004年,廣州市全運會小學男子籃球賽甲組冠軍;
2005年,第一次參加天河區民辦學校田徑比賽冠軍;
2007年,天河區中小學籃球賽小學男子甲組冠軍;
2008年,天河區中小學籃球賽小學男子甲組亞軍;
2010年,天河區中小學籃球賽小學男子甲組冠軍;
2012年,天河區中小學籃球賽小學男子甲組第五;
2015年,廣州市組織的Jr-NBA比賽,華美小學代表“騎士隊”參賽,獲得第八名;
2016年,天河區中小學籃球賽小學男子甲組冠軍;
2017年,“CBA龍獅杯”中小學生籃球賽男子甲組冠軍;
曾老師告訴我,劉沙副校長代理小學校長的時候,會親自參與華美小學籃球隊的選拔,還會經常買了飲料帶給所有隊員一起喝,和孩子們一起打籃球。
因為連年優異的成績,曾老師連續四年擔任了學校體育組長,學校還成立了“曾劍籃球工作室”。曾劍老師還作為金牌員工代表,在二十四周年校慶時發言。
▲成立曾劍籃球工作室
▲曾劍作為教師代表在校慶二十四周年升旗儀式上致辭
現在,華美小學的孩子們會在一二年級學習武術:
華美是全國足球特色學校,華美小少年們會在三四年級學習足球:
在五、六年級,他們會和曾老師學習籃球,“籃球是一項很神奇的運動,一旦愛上了,就像融入骨血、存儲入肌肉一樣,一輩子忘不掉。”
用一個球點亮你
曾老師每天六點前就會起床,因為六點半就要到場開始籃球隊的集訓了。
“我一定要比孩子們都要早到,在場上等著他們,如果團隊領隊沒有榜樣作用,隊伍就散掉了。”
“曾老師就像一個和善、陽光的大哥哥,雖然嚴厲,但是我們很喜歡他。”
曾老師帶過幾年的籃球隊隊員,如今已經上初一的華美少年告訴我,“從不覺得六點半起床特訓會辛苦,最期待的就是籃球集訓時間,恨不能時間再長一點。”
“有時候天還黑著,我從宿舍樓跑過來集合,我們籃球隊員就已經到齊了,一起在操場上跑圈,直到慢慢的其他人加入我們”
曾老師笑著告訴說,不知道為什么,他帶的三十來人的籃球隊,往往都是班里最頑皮的娃們。“所以籃球特訓的時候,總有好多個班主任就趴在窗口看我怎么一個人搞定這么多調皮蛋的。”
哪怕班上有一個搗蛋的孩子就會讓老師們頭疼,三十幾個調皮蛋在一起,還噼里啪啦的人手一個球,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曾老師真的就搞定了。
“這可能就是籃球的魅力。這些孩子們已經喜歡上了籃球,如果你能在技術上‘鎮住’他們,就成功一半了。”
華美籃球少年笑著告訴我,曾老師的籃球技術超厲害的。“他會讓我們嘗試著一個個來‘單挑’,但是我們都沒成功。”
曾老師很認真地告訴我,從籃球可以挖掘到這些孩子之前可能大家沒有看到的優點,可能是勇于拼搏,可能是堅強的意志力,甚至可能是場下極強的交友社交能力。
“這些平時可能表現得沒有那么優秀的孩子,可以在籃球場上獲得贊賞和掌聲,對他們的一生很重要。”
曾老師說,華美每年的迎新年晚會,總有一些校友回來,和自己打個招呼,“隔了這么多年,還能有他們會記得我,很感動。”
甚至有當年帶過的學生的妹妹的孩子,也來華美讀書。“開放日的時候,有一位女士主動和我打招呼。她告訴我,她的哥哥當年是我的籃球隊的隊員,現在她已經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華美讀書。”
編后語 | 我們的“籃球精神”
曾老師說,每一場球賽,都有起起伏伏。
“我們經歷過反敗為勝,也經歷過驕兵必敗。”
“我經常告訴隊員們,我們不僅在順境中不能松勁兒、持續拼搏,在逆境中,更不能輕言放棄,不到最后一分鐘,都不算輸。”
“籃球和人生一樣,不是一個人能玩得轉的,是一個團隊的共同進退。只有學會做人,學會協作,才能贏。”
“籃球場上,我們是拼搏的對手,場下我們就是一起打球的朋友。”
在指尖旋轉的一個球,蘊含這么多的道理。
“這是我希望所有的孩子們記住的‘籃球精神’,在往后人生路上,也一定恪守銘記。”
我是老師,走近真實的老師,讓你看到最真實的老師的樣子。
我是老師,讓懷著初心的老師,點亮最初的夢想。
我是老師,這里講述一群小人物的真故事。
這樣的故事,你愿意聽嗎?
文 | 周暉
圖 | 謝翀 曾劍
編輯 | 謝翀
關鍵詞: 我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