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齡階段的孩子,性格特別急躁,很容易發脾氣,做事情沒有耐心。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上了小學,發現孩子起床、做作業拖拖拉拉,甚至沉迷電子產品、游戲。父母應該禁止,還是順從孩子的天性?
進入青春期,曾經粘人的小棉襖,開始渴望更多個人空間,拒絕溝通,似乎迎來叛逆期,父母該如何應對?
(資料圖)
作為父母,其實也會時常感到焦慮、迷茫,甚至受到孩子的影響,誰來關注他們的情緒問題?
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許多父母也是從零開始,在不斷地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
培養一個健康快樂,同時有自驅力的優秀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心愿。父母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培養一個順從的孩子,而是為了培養出能夠理解在生活中如何正確行動和理性交流的孩子。
在薈同,我們始終將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放在育人的首要位置。
懷著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高標準要求,我們牽手健康領域的知名醫院——深圳和睦家醫院(以下簡稱,深圳和睦家)。
本學期,深圳和睦家駐場醫療服務正式入駐深圳薈同學校,配備專業的全科醫生和全科護士,為全校一千五百名師生提供專業、細致的日常醫療保健服務。
▲ 深圳和睦家醫院
▲ 深圳和睦家駐場醫療服務正式入駐深圳薈同學校
我們深知,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亦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在剛剛過去的期中家長會中,家長們與我們的老師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收獲滿滿。
除了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少家長和我們聊起與孩子相處的有趣和溫暖的日常。
孩子參加了很多學校活動,雖然每天都忙得不見人,但明顯感受到他時間管理能力變得更好了。
孩子來到薈同之后,變得更加自信了,現在表達能力也更強了。
孩子特別喜歡來學校,在每天的交流中,感覺到她每天都很開心。
有的家長則開誠布公地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在育兒道路上的困惑。在其中,我們找到許多家長關注的,有共性的話題。
我的孩子才剛剛開始上小學,但已經感覺到他缺乏學習動力,想“躺平”怎么辦?
在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發生親子關系沖突,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孩子特別喜歡玩游戲,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電子設備及電子游戲的誘惑?
在心理教育的領域,我們應該如何共育,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支持?
12月3日,學校將攜手深圳和睦家從心理學角度讀懂孩子的真實需求,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論壇,就家長們關心的問題進行真誠地探討和分享。添加小助手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