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幫助孩子學習并獲得成功是每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目標。
因此,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匯悅天啟幼兒園認為家校之間的合作十分重要。家長會通常是每學期一次,家長會提前收到學校的通知。
家長會前與孩子溝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幼兒需明白召開家長會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孩子本身因為有問題需要和教師討論,是正常的家校溝通),并理解家長是去向老師尋求幫助和了解幼兒在學校的情況的。
家長同時也了解幼兒在學校日常或與同學的關系相處中,是否有任何特別的關注。
準備一份問題的清單(可根據情況與教師探討)
問題清單舉例
? 我的孩子擅長什么/優勢是什么?
? 我的孩子在校的學習和行為是否達到期望?
? 我的孩子上課時專注嗎?
? 我的孩子在學校日常生活、與他人社交的方面表現如何?
?我的孩子的基本技能如何?
? 我的孩子是否遵守規矩或是是否有任何行為問題?
?如果我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需協助/未能達到期望,教師嘗試過什么方法來提升孩子的表現呢?
?作為家長,在家我需要怎樣配合學校呢?學校會給予哪些幫助呢?
家長會期間
仔細聆聽
在家長會進行時,家長可做筆記。
如父母一方或其他相關親屬不能出席家長會,做筆記尤其有幫助。這也能幫助家長記錄細節,以便過后可以提問。
提出正面的觀點
教師在會議期間會詢問孩子在家的日常,及家長對幼兒擅長的方面可提供哪些協助。即使教師沒有詢問,家長也應向老師表達并提供其平常對孩子的觀察結果和任何疑慮。
如果家長想聽到關于幼兒的肯定評價,教師沒有給出任何積極評價時,家長可以直接問:“我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好嗎?”
另外,教師經常只聽到家長的一些負面評價或質疑,所以一定要嘗試向教師表達贊賞和感激,讓教師知道家長是很感謝他們能為孩子所做的一切。
勇于提問
如果家長對幼兒的某些事情或覺得疑慮沒有得到解決,可以直接詢問教師。因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會很自然的說出“行話”,卻忽略了許多家長其實并不熟悉他們每天使用的術語。
這時,家長可以禮貌地打斷對話,并請教師解釋其不熟悉的術語或事由,因對術語或事由的不理解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如家長不想打斷談話,也可以先做筆記,在提問環節/適當的時候再詢問教師。
愿意接受教師反饋和溝通
家校之間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
如上所述,家長愿意聽到教師說孩子的發展進程,如有不明也需直接提出,以確保教師和家長之間溝通順暢。
1. 為什么不同的幼兒園評估在方法、頻率和形式之間有非常大的區別?
每間幼兒園會根據課程系統和教學法的理念去設計評估,家長應先從理解學前的教學法是多樣的,不同的課程系統的實施方法不同。
匯悅天啟幼兒園執行IBPYP課程,國際文憑組織的理念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前的階段我們更重視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因為我們評估是一個可持續性的觀察過去,因此我們的評估是一個持續性的觀察過程。
在做評估時,教師需要時間的沉淀及日常教師的觀察相結合,以確保評估的有效性。
2. 為什么教師不可以每天對幼兒學前進度及表現進行評估或反饋?
科學性的評估是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觀察出變化。
我們明白家長希望了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但從學術上來看,學習情況的反映和兒童評估是不一樣的事情。天啟的家校溝通設計是結合了兒童的學習記錄,學習活動的反映以及兒童評估。
在每日故事的反饋中,家長能了解幼兒在當天的日常活動。其次,教師平日的主要職責是確保全部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探究學習、社交、戶外等互動,觀察幼兒需循序漸進,及每日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情況。
如把過量的時間放在觀察所有的幼兒,會降低教學的質量及標準。因此,幼兒園安排每周中、英文班主任以輪換制的方式向家長反饋幼兒一周的情況,是一種有效性的評估反饋。
3. 如果家長非常擔心幼兒的成績及排名,應如何做?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評估的意義是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6歲以前的孩子發展速度各異,有較早發育的孩子,后來居上也是常態,家長無需過份比較。
我們可以反思拿掉考試之后,我們就無法衡量孩子的學習狀況嗎?在重視分數的文化價值下,考試的設計和安排,是協助孩子了解自己,或是成為阻礙?甚至影響自信心?
4. 為什么IB課程的評估標準與傳統的考試形式不同?
IBPYP的評估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把不同形式的評估模式結合在一起是為了給家長較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
形成性和總結性評估較為多見,如教師觀察記錄,學生展示,表演等,是可持續的一種評估記錄標準,而考試也是評估的其中一種方式。
對于學前幼兒來說,觀察和記錄的過程,也就是形成性評估是尤為重要的,它記錄的是一位幼兒學習發展的過程。
考試更多的是表明總結性,且單次的評估;多數以筆試為主,就目前幼兒階段,暫且不能采取考試作為評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