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小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智商測試中拿到了很高的分數。因此,她在學校里受到了老師的優待,在家里也因為學習出色而經常被夸贊是個“聰明的孩子”。
她享受著這種贊美,一直努力學習,不想辜負大家的期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小學到大學,這個女孩的學習都很優異,可她越來越不快樂。
因為隨著接觸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深入,她在學業上遇到的無法解決的難題也越來越多,這使她產生了很大的挫敗感。
而且,她無法控制自己的好勝心和挫敗感。
在專業領域內,一旦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她就會感到沮喪,覺得自己難以超越他們。
在這種心理折磨之下,這個女孩放棄了充滿壓力的“天賦”,開始停下來思考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
她開始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
這個女孩就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
最后寫出了《終身成長》一書。
看完這個故事,想問問大家的感受是什么?
小編看到的是,“心理韌性”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突出、順風順水,但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比起期待孩子成為一個天才,不如賦予他們強大的心臟:“心理韌性”。
通過大量的研究和調查發現:“心理韌性”是決定一個孩子在未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何為“心理韌性”呢?
簡單來說,是指一個人面對挫折和逆境時,能從容應對、堅持下去的能力。韌性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恢復原狀,甚至使其獲得成長。很多家長會有類似的感受,覺得現在的孩子脾氣越來越大,經歷一點挫折就難以適應,甚至采取非常極端的解決方式。
積木沒搭好,孩子就開始哭!
考試沒考好,孩子就開始鬧!
沒有被老師表揚,孩子就不高興!
跟小伙伴一起玩游戲自己輸了,孩子就發脾氣!
實際上,這些情況折射出的正是孩子的心理韌性不足,在面對壓力或逆境時沒有足夠的“彈性”來助他復原。
作為父母,我們也知道,無論怎樣愛孩子,也不可能永遠保護和照顧他的一切。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我們要培養孩子成為心理韌性足夠強大的人,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困難、挫折、失敗,教會孩子掌握緩解壓力、接受拒絕、化解情緒的正確方法。
那么,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讓孩子成為眼里有光、內心強大的人呢?
不要越俎代庖,允許孩子獨立面對問題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少父母會幫孩子掃清所有障礙,這其實剝奪了孩子自己體驗生活的機會。孩子一旦缺乏了真實體驗的機會,心理韌性就很難得到鍛煉和成長。
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和分析,給孩子提供更多鍛煉韌性的機會。當孩子明白“努力是成功路上的重要一環,困難越大就越需要努力”時,孩子的適應力就會越強。
給失敗一個擁抱,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
沒有人喜歡失敗,特別是孩子。但是,接受并擁抱失敗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對于增強兒童的抗壓能力至關重要。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指導,讓孩子了解整個分析的步驟和過程,如:
帶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并且梳理新的目標;收集信息,調整學習方法和時間;提出多種方案,每個方法各有利弊,讓孩子自己選擇可以接受且高效的;確定最終方案并開始實施。
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完成任務
在培養孩子韌性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與鼓勵必不可少。整個過程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養成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不是一受挫就一蹶不振。
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他,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與挫折,不要怕,克服它,就是成長,就離成功更進一步!
建立同理心,增強抗壓能力
建立同理心是邁向抗壓能力道路上經常被提及的一步,這可以使孩子有洞察力,并將幫助他們理解(并制定應對方法)消極的情景和感覺。
通過問孩子一些問題來引導孩子:這件事情你怎么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使事情變得更好?
承擔家務活,瑣事中鍛煉毅力
將家務活納入孩子的日常活動是建立抗壓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在瑣事里,孩子還不能獲得的樂趣,但是卻必須要做。使孩子熟悉“奮斗”這個概念,對于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很有用,一旦完成任務,甚至會有成就感。羅曼·羅蘭說過: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它有幸福,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有痛苦……“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熱愛它。”
希望父母能幫助孩子認清并培養他們的“心理韌性”。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眼里有光、內心強大的孩子,不如從現在開始吧!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培養孩子韌性的方法還有很多,歡迎各位爸爸媽媽們來評論區分享。作者:小甜甜,部分圖文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關鍵詞: 心理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