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已經開始計劃出國旅行的選校君。
(資料圖)
就在昨天,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一條重磅消息!入境內地不用隔離了!
由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里面第十二條明確寫了:取消入境后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
從2023年1月8號開始,不管從哪里入境內地,都不用再隔離,只需要在入境前48小時做核酸檢測,只要是陰性就可以入境!
也不用申請健康碼,可以去內地任何地方,暢通無阻!
這對國際體系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疫情以來日益嚴重的外教流失問題,將逐步得到緩解。當然,外教也不是越多越好,分辨、判斷國際學校師資狀況還需綜合考量。
1
外教流失問題嚴重
今年上半年,國際學校外教離職的消息就沒斷過。
4月,上海浦西美國人子弟學校,28名美籍教師回國。
香港福克斯傳媒旗下的《ThatsShanghai》平臺發布了一份關于外籍人士離滬計劃的報告,有950名居住在上海的外國人接受了調查。
該報告表示,48%的受訪者準備一年內離開,37%的打算等疫情結束再決定去留。而上述兩類人群占了受訪者總數的85%。
而受訪者中有44.2%的人是從事教育行業的,其中英文老師占20%,其他學科老師24.2%。
5月,北京德威國際學校的學前部副校長攜全家“跑路”。
路透社也在其論述疫情下中國國際學校面臨外教流失情況的文章中提到:
根據中蒙國際學校協會(ACAMIS)旗下66所國際學校共3600名外教的意見調查顯示,預計有40%的外籍教師年底會離開中國。
現在已經年末,實際情況尚沒有權威機構給出統計數據,但選校君相信,隨著防疫政策的放松,外教流失情況不會再進一步惡化,并將逐步得到解決。
2
盡信外教不如不信外教
外教是國際學校英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課堂內,課堂外的生活也同樣重要,例如吃飯、排練節目、游學等。
失去外教,學生還將失去文化氛圍,以及從小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會。這也與不少家長希望孩子提前“模擬”和適應國外環境的目的背道而馳。
一位帶有國際教育背景,既懂學生又會教學的好老師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外教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異,學校、外教、家長都需在挑戰和被挑戰的過程中取得平衡。
外教界限感強,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區分及平衡。Beth Jones指出外教注重工作時長,如果工作超出范圍他們會同管理者反饋。外教通常不能接受周末上班或工作時間后處理學校事務。
在家校溝通中,大多數中國家長喜歡和習慣用微信交流,而通常外籍教師初來中國時不熟悉微信等交流工具,需要時間適應和掌握,同時不少外籍教師認為這種即時通訊工具比較容易打擾他們工作以外的生活。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疫情之前,國際學校的外教流失率也有15%-25%,比中國籍教師流失率高很多,相對不穩定。
所以在國際學校擇校過程中,并不是外教老師越多,學校就越好,還要綜合看學校的師資構成。
高學歷海歸中教帶來更多的機會,這也是很多民辦雙語學校的優勢所在。翻看這兩年的錄取,不難發現民辦雙語正在迅速崛起,公立國際部穩居王者地位,支撐起這兩種學校的,很多都是優秀的海歸中教。
有不少學校甚至喊出了“用雙語甚至用中文教理科,對母語是中文的孩子而言更扎實”的口號,國際學校也在慢慢走出“國際化教育=外語教育”的誤區,不再迷信“有外教才正宗”。
3
國家規范越發嚴格
前幾年國內市場中形形色色的“黑外教”亂象,也是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問題,這種亂象的產生,除了社會和家長對于“洋老師”的盲目追捧,也有學校和培訓機構把關不嚴、監管不力。
近幾年,國家規范越來越嚴格,以外教的名頭圈錢、洗身份已經不太可能了,家長們不必過于擔心。
早在2014年,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便發布了《關于開展外籍教師服務管理平臺相關調研的通知》,將“外籍教師數據庫及服務管理平臺項目”納入“金教工程”建設。《通知》提出,管理平臺由前端的招聘引進系統(暫名“執教中國網”)和后端的信息管理系統兩部分構成,構成前后信息貫通、橫向交流順暢、操作簡單易行、數據實時更新的工作網絡平臺。
近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一則招標公告,根據公告信息,年初出現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所提及的“啟用外籍教師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預計平臺在一年內開放使用。
2022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發布,在第32條 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中提出:發布實施《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試行)》,啟用外籍教師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這其中提到的《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試行)》也可謂行業期待已久,2020年7月,教育部便會同科技部、公安部、外交部在深入研究和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制定了《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這份征求意見稿共五章38條,從基本方針、管理體制、資質條件、合同管理、信息公示、崗位培訓、日常監管、從業禁止、管理責任等方面對各類教育機構聘任和管理外籍教師作出了詳細規定。
《辦法》提出了明確要求——
首先,明確準入門檻,擴大開放也需保證質量。
第二,明確外教基本義務,立德樹人也是外教的行為準則。
第三,各級相關部門和教育機構明確分工,嚴格外教管理體制。
最后,建立外籍教師信用記錄制度,對“問題外教”實行從業禁止。
另外,孩子如果已經入學了國際學校,家長對其任教的某位具體外教老師不放心,可以核驗老師的學歷和專業、是否有相關資格證書、教學經驗和社交媒體個人賬號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