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毒過招,手忙腳亂!美國人卻沒當回事?
Linda對話寶媽,聆聽在美國的育兒心得
(資料圖)
見證中美學校教育、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
01放開后,多地陽性高峰抵近朋友圈成了羊圈,所有群都成了病友交流群。最近無論打開拿個APP,文章、視頻、留言里全都是關于新冠的討論。
真是應了那個段子:折騰了三年,疫情終于來了。
現在,“清零派”和“放開派”不再互罵,但家長們出現了新的割裂:要不要送孩子返校返園。
家長的普遍想法是快把網課停了,沒多大效果,省得大家折騰。最好期末也別考了,趕緊放假,都安安穩穩呆在家就好。
▲深圳某醫院排隊時間超過15小時
問題是生活還得繼續,現在這個“高峰期”,是相對過去三年管控的狀態而言。誰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最高的峰,春節、寒假開學之后還會發生什么:
開學后返校安全嗎?萬一持續有人感染,是不是得一直上網課?但總得面對,不能一直躲在家里。
很多國際知名病毒專家認為,中國放開后,將重復其他國家在過去兩年中經歷過的。
看看其他國家放開后的“昨天”,也就相當于看到了中國放開后的“明天”。“全面放開”會帶來什么?學校和學生以及家長要如何應對?我們看看英美等國家怎么做:
02
面對放開,美國學校的做法
一個美國私立學校的做法:
放開不久,長假后,全校會先讓學生在家網課幾天,類似于居家隔離觀察,之后學生可以根據需求,自由選擇到教室上課或繼續網課。2021-2022學年,也依舊是實體課和網課同步。區別是陽了的孩子才可以上網課,其他類型生病的孩子不可以。2022-2023學年,學校徹底不給任何人網課權限了,希望恢復到疫情前的常態,生病了就好好在家休息不上課,退燒后72小時后方可到校。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學校不會公布在家上網課的孩子誰得了新冠。在其他方面,美國學校也做了很多措施:
學校利用假期,在每個教室安裝了攝像頭、麥克風和電子顯示屏,跟教室里的smart board相連,保證線上、線下一體化。
為了防止老師陽了,人員跟不上,還聘請了很多助理教師。即便老師因病在家上網課,教室里還有助教維持秩序。
學校要求在校師生戴口罩,用消毒紙巾擦桌子,廁所水龍頭換成了感應式,沖水馬桶都換成了自動沖刷。家長則恨不得廁所的門也換成自動感應開關的。
學校還在室外搭了帳篷,午餐一部分人可以自行選擇在戶外的帳篷里面吃。
學校會安排每周一到兩次的唾液檢測,如果發現異常再做核酸。2020-2021整個學年都一直都在做檢測,2021-2022學年做了半年多,到了2022年春天才停止檢測。
......
因為停止檢測,從今年春天開始,如果學生不主動告知,學校也不知道誰得了新冠。
美國學校關于新冠的政策,在過去的這幾年里,更新了很多次。剛開始是隔離兩周,后來一周,到現在不隔離,沒有癥狀就可以返校,也就是越來越不把新冠當回事兒,生活正在回到正軌。
而在美國疾控預防中心關于K-12的最新政策中,也可以看到:已經不建議學校進行常規檢測, 不建議對密接進行隔離,陽性的學生可以在有隔離條件的學校隔離,或者暫時回家。
03
那英國又如何?
據一位孩子在英國貝德福德公學讀書的媽媽介紹,英國之前的防疫政策很嚴格。
去年學校配備了檢測設備,檢測后只要1個小時左右就能出結果。每周學校會對所有學生進行兩次檢測,如果顯示陽性會再進行更精準的PCR測試,如果確認為陽性,經過家長同意后,孩子可以在學校單獨隔離10天,并進行治療。隔離期間,學校會給孩子提供網課。
根據目前英國政府網站的最新政策,如果孩子只是輕微癥狀,是可以繼續在學校讀書的。如果癥狀比較重,發高燒,則申請居家,避免和他人接觸。
可以看到,國外的放開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躺平”,英、美學校對待疫情都有明確的管理方式,而隨著病毒毒性的減弱,情況好轉,不斷調整,目前政策更加“寬松”。
全面放開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病毒和各種問題撲面而來,打亂了我們的陣腳。
國外同樣也經歷了一個“醫院滿了、教室空了、孩子病了、家長躺了”的艱辛過程,有的現在也沒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
本來對于未知事物,大家有個適應過程,等到充分了解,或者得過了,就沒那么慌了。
面對突發社會危機,考驗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韌性。
我們知道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也總有一天會回歸正軌,這當然且應該是唯一的結果。但家長們也會希望在通往這個結果的過程中,學校的應對和應變能夠加入更多的確定性、可選擇性還有人性。對于放開和復課,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擔憂?
面對陽癥學生,美國家長、學校是怎么做?
Linda對話寶媽,聆聽在美國的育兒心得
見證中美學校教育、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