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教學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
樂器實踐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更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國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樂器演奏實踐可以促進音樂課堂的有效開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資料圖】
.
在我校的音樂課堂中,老師引入當下最易入門的樂器——鋼片琴,旨在幫助學生順利掌握一門樂器演奏,全面提升學生音樂實踐的綜合能力,開發智力,提升合作能力和專注力,培養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
鋼片琴
鋼片琴為法國米斯泰爾發明。最初的發音體用一系列音叉,亦稱鋼叉琴。1886年正式命名為鋼片琴,實際現在的鋼片琴音條和共鳴管均以鋁制作,音色清澈純凈。
鋼片琴音域一般為CC(4),4個八度。屬于鍵盤樂器,最早在作品中使用鋼片琴的是柴可夫斯基,用在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的“糖果仙子舞”中。鋼片琴與鋼琴演奏方法相同,可演奏音階、半音階、和弦、分解和弦、琶音等。其力度較弱,可獨奏也可為其他樂器增添色彩。
鋼片琴教學在音樂課中的有效實踐
鋼片琴演奏是我校音樂課的特色課程之一,這種打擊樂器簡單易學,音色動聽。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鋼片琴演奏的基礎知識,從音樂背景,樂器分析,音樂常識等角度,把學生帶入沉浸式的樂器學習中。課堂中,學生通過不斷地演奏練習準確表現音樂的節拍、節奏,并能結合不同樂曲的情緒特點采用合適的演奏速度、力度和音色,增強演奏的表現力。
任課教師肖老師向我們講解到:“鋼片琴的教學是集體性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通過樂器演奏、合奏,學習音樂,與人合作,交流情感。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將以‘鋼片琴演奏’為主題開展PBL項目式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二聲部演奏,與鋼琴合奏、為歌曲伴奏、即興創作等。”
音樂課鋼片琴課堂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營造沉浸式的音樂氛圍,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給予一對一的指導,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學習,提出和分析問題,綜合運用藝術學科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形成必備的審美判斷、創意實踐、音樂鑒賞和文化理解等學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