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犯虐待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本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jiān)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jiān)護、看護的人,情節(jié)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據(jù)
《刑法》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jié)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虐待罪是如何認定的?
虐待罪具有嚴重的危害后果,我國法律對此進行嚴厲打擊,量刑嚴格。虐待罪不僅僅是身體傷害,按照法律規(guī)定,虐待罪中的虐待行為即是指對被害人,肉體和精神進行摧殘、折磨、迫害的行為。比如說毆打、捆綁等身體傷害以及禁閉、諷刺、謾罵、侮辱等精神傷害。也就是說,虐待罪不僅僅是身體傷害,但以精神傷害狀告虐待罪的,的確從舉證方面來說,更為困難一點。有的人說,因消極的不作為而給受害人帶來傷害的行為,是否屬于虐待呢?比如該贍養(yǎng)父母的,卻有病不治、不給吃飽飯等,這存在一定的爭議性,一般來說單純的不履行義務,卻沒有攻擊性的,屬于遺棄罪。
虐待罪的虐待行為是具有經(jīng)常性、一貫性的,這也是虐待罪認定的一個必要特征。也就是說,虐待罪中的虐待行為是長期性的,并且情節(jié)惡劣的,而不是那種偶發(fā)性的暴力行為。偶發(fā)性的打罵,只能定義為家庭暴力,因為家庭暴力是不分次數(shù)的,而虐待罪就不是一次暴力行為就可以定罪的,但長期的家暴力行為是可以構成虐待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