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嘉賓
(資料圖片)
張飛亮老師
博瑞智教育執行總裁、博瑞智家庭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博瑞智教育高級講師、高級心理咨詢師,師從國內著名中國親子關系第一人、家庭教育專家、人生激勵導師董進宇博士,致力于全國傳播董博士家庭教育理念20年,主要研究與實踐方向是大腦的運作規律,以及家長如何掌握這個規律來指導孩子學習與成長。
學習動力是推動孩子學習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孩子學習的關鍵要素,因此,激發學習動力對孩子的學習來說至關重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教育不是灌輸是點燃。用興趣點燃孩子的內驅力,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就是教育的真諦。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和動力?我們不妨試試張老師的帶來的四個錦囊,或許會給您啟發。
01錦囊一:調正關系張飛亮老師在他的講座《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與成長動力》中總結出了非常形象的三種親子關系:
第一種:家長不給孩子任何空間,控制著孩子的一切;
第二種:家長天天盯梢,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稍有不對勁便嚴加盤問;
第三種: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一副居高臨下命令的口吻。
因此,決定孩子行為好與壞的關鍵性因素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好與壞。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前提。
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是孩子行為的土壤,什么土壤生長什么苗,要想讓孩子改掉他身上的缺點毛病,就必須給他提供改變的土壤和空間——也就是必須首先改變他與父母的關系。因此,要改變孩子的不足,家長必須先改變自己的觀念、情感和行為,調正好親子關系。
那么,家長如何調正親子關系呢?
張飛亮老師給出了5個方法:
1.尊重孩子
2.相信孩子
3.支持孩子
4.接納孩子
5.真的愛孩子
作為家長必須明白,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就構成了孩子的無形的生存空間。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為杰出的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建立與孩子之間良性的親子關系。當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正常,他才有可能對孩子進行指導,而孩子也才有可能培育出健全的人格,成為優秀杰出的人。
02錦囊二:情感互動除了調正好親子關系,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做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在一個孩子的生命里,至少有一個成年人,無條件地接納他,無條件地愛他,用欣賞的目光關注他,不斷地鼓勵他,經常地表揚他,及時地確認他的優點,花大量的時間陪伴他等等。這樣做的結果,相當于給孩子輸入精神的養分。由于有人陪伴,因而消除了孩子與生俱來的恐懼。他感到自己是安全的;由于被愛和接納,使他找到了“自我價值”,他的生命才打破原來的封閉狀態開始向外擴張,就像小雞沖破了蛋殼,種子沖破堅硬的外殼一樣,他開始探究周遭的世界——學習與了解物質世界的知識;由于被鼓勵和表揚,他不再害怕“人”——他開始產生與人交往的欲望。只有精神供氧充足了,孩子才可以更好地成長。
03錦囊三:方法正確親子關系良好、精神供養充足是兩個必要的先決條件,除了以上兩條,張飛亮老師在講座里面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教育孩子,不僅要知曉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正確。
張飛亮老師給出了8個方法:1.愛, 2.鼓勵,3.表揚,4.示范,5.帶動,6.引導,7.確認,8.感覺傳遞。
正所謂“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家長一定要通過學習改變,實現自我成長。
04錦囊四:堅持到底(緩發性)教育孩子不要著急,沒有一招能把孩子教育好的,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通過表揚鼓勵讓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家庭教育考驗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孩子成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成熟的思想和不受約束的行為需要家長的幫助和指點,他的好習慣和好成績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親子溝通請使用有效的語言溝通方式。溝通的前提是認真地傾聽。當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時,與其一味地指責埋怨,不如冷靜下來,耐心傾聽情緒背后的故事,并使用有效的語言表達方式,讓他們感受到與父母溝通是一種輕松和愉快的氛圍。
既要“言傳”,更要“身教”;要諄諄教導,更要潛移默化。家長希望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應該相信;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家長規定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不去做。如果家長做錯了事,也請放下面子,敢于承認錯誤,為孩子辨別是非、實事求是做好榜樣。
此次講座,家長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想法,希望自己今后能熟練地運用這些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也希望學校可以為家長們提供更多、更實用的學習資源。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教育好孩子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長。
仲春時節萬物復蘇,草木萌發春天里的這場心靈相約如及時雨如智慧露滋潤你我心田家校共育,靜待花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