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3陜西中考相關信息的公布,今年的中考也即將拉開帷幕。
圖源 | 陜西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回顧2022中考,高分扎堆,越來越“卷”,去年“五大名校”的平均錄取分數平均已經高達665分了。
新形勢下,“好學校”的升學通道正在急速收窄……
01國內升學分流嚴重如果我們分析一下近年來體制內孩子的升學數據,會發現這種緊張訊號并非空穴來風。
按照“五五分流”的中考“普職分流”政策,假定把初中年級的100位學生按照學習程度劃分成四個層級:
80-100分 25人
60-80分25人
40-60分25人
40分以下25人
分布在后兩檔的孩子面臨的嚴峻問題就是:沒有高中可讀。
之前網上流傳2023“普職分流”政策將被取消,按區域進行分配。但那也只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發配指標定額,不是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升入普通高中。
很多家長尚且比較“排斥”讓孩子讀職校或中專。
如果孩子的成績分布在后50%且位于40-60分檔,大部分都會考慮和孩子一起努力沖一把。
想上高中只有一條路——超越60-80分檔的同齡人。
如果成功了,就意味著“擠”掉了一個原本排在他前面的同學的普高名額。
目前國內傳統升學路徑中,進任何一所高中、大學,都必須“搶位”。
當這個孩子通過不懈的努力考上普高后,就“萬事大吉”了嗎?恰恰相反,更嚴峻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根據統計,普高的孩子在后續的全國高考中,即使成為本科生:
非一本高校(二本、三本高校生)約占85%
一本高校生約占15%
15%的一本高校生中:
985高校生約占2.4%
211高校生約占6%
非985、211的其他高校生約占6.6%
這個比例看上去似乎不算太低。
但如果以初中作為起點進行統計:
只有3%的初中生最終能考入一本高校,其他97%的孩子都是“陪讀”!
1.2%的初中生能考入211;0.48%的初中生能考入985,實現“飛升”。
我們來舉個例子,假設A同學,以“吊車尾”成績進入高中且學年排名一直不進步,那么他就算考進普高,在高考時依然會被淘汰。
或者我們樂觀一些,A同學通過高中三年的拼搏,成績上有了質的飛躍,考上本科,但是本科和本科之間仍然天差地別。
02競爭壓力劇增,提升成績≠提升實力首先我們來看大陸地區的“縮水”現狀。截止2023年1月,在美國早申放榜中,中國大陸一共斬獲74個藤校Offer。比2021年少了10個左右,而2021年又比2020年少了7、8個。由此可見,在海外名校錄取中,學生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我們再來看英國方向的offer。2023年1月牛劍放榜后,中國大陸一共拿到360個錄取,分布于115所國際化學校。其中,上海收獲70個劍橋大學Offer,44個牛津大學Offer,全國居首。如果你的夢校是英國G5,或美國TOP10高校,其內卷程度已經不亞于高考。每年,國際化學校的畢業生接近10萬,10萬人爭奪如此少量的名額,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雖然牛劍這兩年的錄取數量在中國逐年上升,但是國際化學校的學生基數太龐大了,內卷依然越來越嚴重,提升軟實力迫在眉睫。03人工智能崛起,傳統教育遭受重擊我們的學生需要提升軟實力的根本原因,除了“內卷”嚴重,還有人工智能帶來的考驗。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后面三年、五年還是十年,什么時間進入一個“強人工智能”時代,或者“超人工智能”時代。
機器通過深度學習可以產生智能,這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所承認。互聯網誕生前,專家創造知識;互聯網出現后,用戶創造知識。
人工智能出現后,誰是知識的主宰?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可能已經開始打破高等教育的圍墻。當下,它的突破口可能主要在論文和知識的檢索,那么未來呢?
原本我們認為機器是在人給它設定的框架里面運行,現在發現只要給機器簡單的規則,它通過深度學習就可以產生智能。
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會讓我們在現有教育制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這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的觀點。對此,張曉軍表示認同。在今天,很多的知識可以上網查到;在未來,可能有更多的知識,機器會幫你查到。按照兩位學者的判斷,知識累積的優勢日漸式微。
互聯網的出現,導致了知識大爆炸,自此,中國教育就遭遇了挑戰。以前是專家創造知識,對于學習者而言,知識學得越多,占的優勢就越大,然而,互聯網出現后,創造知識的主體變成了用戶,“比別人多學一點”已經不再是優勢,“在海量知識面前,個人擁有的知識僅僅是一滴水。”
而人工智能的爆火,更是助推了我們以前構筑的知識學習體系的瓦解。
“機器人可以更大程度比你學得好。”教育正面臨一個根本變革的時代。如果說,過去40年的教育改革,只是對知識導向型教育體系的修修補補,那當下面臨的則是全世界范圍內底層邏輯的改變。
04換賽道還是繼續擠“獨木橋”?不同賽道的選擇下,孩子們的培養方式將產生重大變化。
傳統教育重“補短”,國際教育重“揚長”。
我們讀初中的時候,老師講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把短板補齊,把最薄弱的科目補上來。
當時有一個經典的“木桶理論”:即一個木桶由許多板子組成,取決于這個桶里可以裝多少水,在于最短的那塊板子,所以一定要“補短”。
但國際教育恰恰相反。
在國際化學校中,每個學生都有短板、長板,老師通常會幫助學生找到最長的那塊板子,想辦法把這塊板子打造得更長。
這種差異化是必然的。
因為接受體制內教育,意味著參加高考、分分必爭。短板學科提分的潛力最大,孩子哪里不足,就會把精力和資源投向哪里。
但接受國際教育,則需要申請夢校。學校評估你的孩子時,更看重長處。標化考試成績當然也很重要,但是和體制內的重視程度無法相比。孩子需要發展興趣愛好,凸顯個性化特色。
對于人才的培養,到底是全方位發展,還是在某個領域深扎并精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考和定義。
所以“轉軌”的同時,要看家長認可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孩子適合什么樣的教育方式。
千萬不要誤以為“成績不好才上國際化學校”、“藝術生才選國際化學校”、“國際化學校很輕松”……
也許對于一些孩子而言,國際化學校是中考失利的“避難所”,但通常他們“轉軌”之前要做出明確的規劃,之后也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
無論是理科學霸、文科精英、藝術人才……只有在教育路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才能收獲夢校offer,打一場漂亮的仗。
南開啟迪A-Level中心,為你量身打造專屬申請方案,下一個曬夢校offer的就是你!
我們能提供哪些針對G5申請的優勢服務?
1.導師制度:我們匹配目標專業方向牛劍G5導師一對一輔導2.最懂國際課程的升學導師:將學生國際課程學科特點緊密結合升學3.豐富的成功案例模型:依托南開高級中學雄厚資源,我們在QS前100的大學申請中有豐富的成功案例!在南開啟迪雙語中心
我們將重新定義“學校”、“教師”與“學生”
重新定義現代教育
取傳統教育精華的同時
也在利用現代技術探索新的突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