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粘膜病變是什么意思?
急性胃粘膜病變是指患者在應激狀態下,或在理化因素直接刺激下,造成胃黏膜發生不同程度的以糜爛、淺潰瘍和出血為特征的病變。
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反酸、腹部隱痛、嘔吐、惡心、噯氣伴頭暈、心慌、嘔血及黑便。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出血、糜爛等一過性改變。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當出現急性胃黏膜病變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止血、補充血容量以改善貧血等癥狀。飲食上在急性期需要禁食或者無渣流食。日常注意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
急性胃粘膜病變怎么治療?
急性胃粘膜病變通常是指胃粘膜遭受了藥物、致病菌等的刺激導致胃粘膜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糜爛、潰瘍,甚至出血,往往需要從改善生活習慣、飲食調理、藥物應用等方面治療,具體如下:
1、改善生活習慣方面: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熬夜,勞逸結合,適當活動,多飲水;
2、飲食調理方面:忌酒,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進食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飲食要規律,不要暴飲暴食,可少食多餐;
3、藥物治療:急性胃粘膜病變多數有腹脹、惡心、燒心、腹痛等癥狀,可以口服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治療,可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泮托拉唑腸溶片、雷貝拉唑鈉腸溶片等,口服粘膜保護劑,比如依卡倍特鈉顆粒、硫糖鋁片、果膠鉍等藥物治療;中藥可以口服養胃舒軟膠囊、香砂養胃丸、胃康靈膠囊等對癥治療。
出現急性胃粘膜病變,需要規范化治療,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