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該重視對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呢?或許在大家看來,數學可能是一個相對枯燥的科目,孩子學不好、對數學學習有焦慮,也純屬常態。但是,在未來的發展中,數學思維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隨著人工智能、ChatGPT等新技術和應用的不斷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
(資料圖片)
首先,數學這一門基礎科目有助于兒童的發展,為未來的學術和職業成功奠定基礎。同時,數學也不僅是數字和符號,更是一種思考周圍世界的方式。數學思維是幼兒認知能力中最為基礎的能力之一,有效的數學思維可以激活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其受益終身。強大的數學思維方式包括抗壓能力、好奇心、毅力、靈活性和感性思維,使兒童能夠應對挑戰、理解抽象概念、創造性地思考和更自如地面對復雜問題。
數學思維讓我們具備識別模式和制定有效策略的技能,以有效地與算法控制的智能設備交互。譬如面對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數學思維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其背后的算法,使他們能夠更好地使用和理解機器人。因此,幼兒基本的數學思維能力必不可少。
學習數學對心理健康也有正向影響。據研究發現,數學成績好的學生會表現出更強的自信心,當孩子們在大腦中制定思維策略來記住和回憶不同的信息時,它還能夠增強記憶力和注意力。反之,負面情緒也會對數學學習也起到反作用,兒童的工作記憶能力(包括中央執行系統、語音環和視覺空間模板)、教師的授課方式,和家長對兒童數學成績的期待都有可能引起數學焦慮癥——孩子對自身數學能力的不自信則會反射在數學學術表現上。
從3歲到6歲,兒童的數學思維迅速發展。他們從學習基本的數學概念,如數數和認識數字,到建立起對數字和數量之間關系的更強理解。在這個階段,他們還發展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模式、進行預測、并對概念進行概括。
隨著小朋友對數學的學習接觸越來越早,如何去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自然就成了家長和老師們關注的焦點。在孩子剛做完一個數學題目時,大人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竟然會是這個結果?”這一問題引出的思考可能會減少小朋友的學習負擔,而是轉移到一種創造性的學習中,從而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除了多提問“開放性”問題,我們也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鼓勵探索和游戲--當孩子們進行游戲、拼圖或其他實踐活動時,允許他們自主去探索、實驗和尋找解決方案。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并尋求幫助時,我們可適當把問題“扔”回給孩子,去“征求”他們自身的想法,但不對其進行評價,只表示認同和贊許。這可以提高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激起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自我驅動力。
從啟蒙開始--通過多與孩子談論數字并使用它們來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幫助孩子們塑造課堂之外、甚至是大自然中的數學經驗,譬如,在公園里玩耍時,讓孩子把收集到的一堆樹葉進行顏色、形狀、大小的分類等。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需要很完整,但適當接觸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在以后進入數學課堂時更加得心應手。
利用日常生活--數學幾乎可以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方面找到,在孩子們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將其納入日常對話。例如,通過測量成分、計算比例和份量,讓兒童參與烹飪和烘烤的過程,這有益于幫助他們理解測量、加法和減法的概念。而做飯、玩紙牌游戲和打掃衛生,都為討論數學概念和培養數學能力提供了日常機會。
將錯誤變成學習機會--從錯誤中學習是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適用于學術和一般技能建設活動。指出錯誤的同時更要強調做對了什么,可以讓孩子們向前邁進,消除對失敗的恐懼,使他們對學習更有信心。
提供支持,而非指導-當與兒童一起進行任何項目或練習時,記住要支持而不是指導。孩子對自身能力的掌控和成就感是自信的本質,當他們認為自己得到了幫助時,可能會降低這種自信。因此,應當允許他們負責并發揮主導作用,只有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才提供必要的幫助。
總結了以上的一些“養成”的方法后,我們需要注意不要把“學習數學思維”和“學習數學”混淆,注重思考過程,而不是標準答案,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去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讓小朋友在過程中明白,學習數學是一件開心有趣的事情,挖掘內心的”大寶藏“,獲得數學帶來的自信之情。
最后我們請出ChatGPT同學,以它的角度來解答一些我們的疑問:
Reference:
[1] Baddeley, A. D. Hitch, G. Working memory.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1974, 8: 47–89.
[2] ChatGPT 3.5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