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方法,從真實世界的問題出發,通過組織學習小組,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以及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在一定的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問題,并將研究結果以一定的形式發布。
【資料圖】
文末有驚喜,請繼續往下看
Step1 設置驅動型問題
3月14日迎來了ICC本學期的跨學科PBL,將課堂搬到了戶外。學生通過帶著Steam老師提前設計的驅動問題“所有生物都是對稱的嗎”,在走進大自然自然美好風光的同時,讓學生領略人文和科學之美。根據三大學院學院分成四小組重點討論:生物對稱性原理以及原因。
點擊視頻即可觀看
本次跨學科PBL的視頻活動縮影
Step2 探索植物園:收集與觀察
(照片由航拍社Dave同學拍攝)
收集過程中通過對比不同葉子大小、形狀、紋路,每個學院的院長帶領著自己的隊員們穿梭在仙湖植物園中,感受生物科學的魅力。
Step3 實踐:科學&藝術
(海報制作過程)
四個小組回校后進行主題討論,有的小組通過探討和查閱資料發現拓展性問題,為什么生物大多數是左右對稱而不是上下對稱的呢?進一步查閱資料得到一些研究發現,地球重力因素影響也會對于生物的形態產生影響。
無論是水生還是陸地生物,都會受重力影響,在生物體運動時,為了保持平衡,需要左右兩側對稱來保持平衡力運動,而如果生物體上下對稱的話有可能在重力作用下運動受阻,久而久之,許多生物在演變的過程就發展出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出來。
有的小組認為:葉子乃至許多生物體具備一定對稱性是跟環境和基因有關的?;驔Q定著生物形態的對稱性,但是后天的環境可能會導致不對稱的發生。比如說植物的生長可能會受營養物質,光照,水分等外界環境的影響導致生長不對稱。
Step4 課題展示總結:小組演講
ElephantEmpireArcher A
AdventureArcher B
制作完藝術海報后,每個小組對自己的話題研究進行展示和講解。通過本次戶外學科活動,學生從身邊一片平常的葉子出發,調研研究生物的發展史以及通過自主探討查閱資料相互溝通引發思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精神。
PBL的優越之處便在于它改變了傳統教育中以老師為中心,教師是導師、教練、傾聽者和裁判這一固有觀念。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和信息獲取的主體,是項目的參與者、協調者和責任人,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知識的對象。
在國際課程當中,科學學科和社會實踐的教學尤為重要,這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的學科領域中有效的發展相應的學科素養,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ICC在日常教學中加入PBL教學法來打破束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并培養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有意義的體驗式學習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復雜的話題和詞匯。接受過綜合性指導的學生,在以后的課程中處理相關課題材料時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項目式學習(PBL),是ICC課程亮點之一,通過多種體驗式學習和PBL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并且也能鼓勵學生更多地運用協作、創新、解決問題等技能,成為新時代的創新型復合人才。
通訊員丨張軍
編輯丨張惠雅
審核丨徐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