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究其奧秘;
穿越山川,尋找答案;
體驗文化,感受歷史;
(相關資料圖)
山水靈秀,環境優美;
礪行研學,磨練意志;
羅浮山上,收獲頗豐。
三月羅浮,萬物復蘇,隨著氣候的進一步回暖,大地開始慢慢萌芽恢復生機。廣東碧桂園學校十里銀灘分校小學部三年級的孩子們對我們的超學科主題——健康,有濃厚的興趣。在家里、學校了解到的健康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了。因此,趁著這大好春光,我們走出校園,走進羅浮山,觀察其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鳥一魚、一星一月,讓探究更加深入。
Day 1
探究中草藥方 聆聽千載典故
一柱艾絨、一劑良方,不僅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中醫藥的精辟注腳。艾草作為中藥中重要的一味藥材,有祛濕、散寒、止血等功效。在這里,我們了解的艾絨的制作過程,學習了艾條在醫學和生活中的用處。
孩子們根據剛才學到的知識,親自體驗艾條的制作
— 走進百草園、青蒿園 —
豐富的中草藥與中醫藥文化資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溫”的自然特征,造就了羅浮山百草藥庫的屬性,藥用植物有1200多種。古往今來,葛洪、鮑姑、黃大仙、屠呦呦等中醫藥名家均在此留下足跡,千年醫脈傳承不斷。
抬腳,拾階而上,沿著一路的青蒿草,同學們參觀百草園、青蒿園。看,我們的小小研學家正認真地做著研學筆記呢!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午飯后孩子們主動放棄了休息時間,抓緊時間把一上午的所學、所感、所悟寫了下來。
— 參觀葛洪博物館 —
葛洪博物館以葛洪文化、羅浮山中醫藥文化為基礎,主要展示葛洪夫婦生平事跡、著作、醫學的貢獻及屠呦呦醫學文化成果。以實物或體驗的方式將葛洪養生文化呈現在學生面前,直觀科普中醫文化知識,展示葛洪中醫藥文化。里面豐富的中草藥知識讓孩子們忍不住拿出研學手冊,認真記錄。
—學習提取青蒿素—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出自東晉醫學家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在1600多年后,藥學家屠呦呦從《肘后備急方》中汲取靈感,發現青蒿素,獲頒諾貝爾獎。
千年之源,時空相約,書寫了這般奇跡。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同學們認真了解,細心學習,團結協作,親手提取青蒿素。
— 第一天研學小結反思會 —
會反思的孩子最有魅力,晚飯后孩子們聚在一起,用“2-1-1”的形式,反思所獲,發揚長處;反思所失,彌補不足。
Day 2
探訪紅色遺跡緬先烈
體驗農耕勞動知艱辛
— 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
走進東江縱隊紀念館,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幅幅紀實圖片,一張張革命文件,無不在訴說著先輩烈士的大無畏精神。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點燃紅色夢想。通過參觀東縱紀念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發揚下去。學習革命先烈的偉大氣魄以及無限忠誠,以及勇往直前和臨危不懼的革命氣概以及忠誠擔當。
紀念館里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圖片、一張張文件不會被遺忘,孩子們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了下來。
— 紅色徒步 —
重走東縱線,沿著先烈們的足跡,同學們一步一個腳印,走過泥濘小路和崎嶇石道。孩子們在這條東縱路上重走革命先烈留下的光輝足跡,感受先輩們愛黨愛人民的赤誠之心。
— 制作中草藥包 —
承載了千年的醫學文化,凝集了無數的醫者智慧,孩子們化身小小神醫,通過中草藥辨別、對中草藥進行配制,制作出獨特的中草藥包,由深入淺地了解中草醫藥知識以及中醫草文化。
— 觀看《烏鴉喝水》表演 —
當課本寓言故事《烏鴉喝水》真實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讓孩子們在觀看之余也了解了動物習性,拓展了思維方式,懂得如何從多方面來解決困難和問題。
— 體驗春耕農插秧 —
來到浮生六季生態園 ,體驗春耕農插秧。認識秧苗、學習了解插秧的鄉風民俗,孩子們親自動手,拔秧苗、插秧苗,體驗插秧春耕的全過程,明白“人間四月無閑人,才了蠶桑又插田”的詩詞意思。
把秧苗插下去、手腳洗干凈以后,孩子們感慨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并及時記錄在自己的研學手冊上。
— 我制“皂”我驕傲 —
認識大自然的香氣,并把香味封存到親手制作的香皂中,這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跟著工作人員:加溫、放皂基、調試顏料、攪拌、倒入模具、冷卻。一步一步認真完成,一分一秒靜靜等待,小小的成就,大大的滿足,當拿到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香皂時,孩子們的快樂回蕩在生態園中。
— 第二天研學小結反思—
“故君子之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總結充實的一天,反思不足之處。美景能令人放松身心,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總結、反思更到位。
Day 3
了解客家文化習俗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 參觀客家婆文化館 —
這里集客家各種文化,通過對客家人的遷徙、教育、倫理民俗、農耕、傳統美食等不同內涵的主題,充分感受源遠流長的客家傳統民俗文化。
在客家婆景區中,看到了全國首創豆制品行業的智能示范生產線,充分感受傳承美食結合智能制造的魅力。
孩子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品嘗了豆腐花,并把五感記錄下來。
同學們還親自體驗磨豆漿,在石磨轉動間,揮灑汗水,收獲喜悅。
— 參觀非遺涼果工廠 —
一顆匠心,傳承至今。博羅涼果作為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游客喜愛。在傳承人的帶領下,孩子們了解了傳統手工藝制作、參觀曬廠、品嘗產品、還學習了包裝涼果。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又讓我們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 第三天研學小結反思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萬端事。”勵行研學作為學生課堂的延伸,讓學生“學在天地間”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走進大自然,在真情實景中尋找知識,體驗所學。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文化的親近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們的部分研學成果吧!
3天的羅浮山研學結束了,但它給孩子們帶來的思考和感悟依然留在心中。
一起來聽聽孩子們的研學感受吧!
Leo:
本周我們去了羅浮山礪行研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在里面看到了有許多的槍,如60重機槍,還有鎮館之寶——《前進報》印刷機。我還了解到了很多戰斗英雄,如黃友、熊芬……最后,這些無名英雄都英勇犧牲了。那時候,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是因為這些中國戰士的英勇無畏,才換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Cassie:
這次研學活動時我積極采訪導游姐姐、現場的工作人員以及游客,將出發前的疑問都解決了。經過這三天的采訪鍛煉,我感覺我更加自信了,也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我將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也積極采訪,解答自己的疑問。除此之外,這次研學時我也能做到自我管理,酒店房間保持干凈整潔,不浪費糧食。最后我在小組里擔任副組長一職,我能協助組長和老師管理好其他同學,我的領導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總之,這次研學活動我收獲滿滿,能力得到了提升,視野也開闊了很多,對于“我們的選擇影響健康”這一中心思想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Sylvan:
在這次三天兩夜的研學之旅中,我們去了東江縱隊紀念館,重走了先烈們走過的長征路,參觀了客家婆豆腐工廠,葛洪博物館…特別是在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里的過程中,我第一次實際體會到了抗日戰爭的殘酷,731部隊,活體實驗等,深刻地感悟到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的含義。作為小學生,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奮發圖強,才能無愧于先烈們的犧牲。
當然,我們還嘗試提取了青蒿素,磨豆花,做艾條等等,總之,這次研學我們是收獲滿滿,凱旋歸來。深深期盼下一次的研學之旅!
Jennifer:
期盼已久的研學活動終于到來了。這次我們的研學地點是羅浮山,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新奇又好玩的知識:在葛洪博物館,我認識了葛洪,我了解到他是著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他還寫過一本書,名叫《肘后備急方》,青蒿素就是根據這里面的一個方子提取出來的。在百草園里,我見到了很多中草藥,比如:青蒿,九里香,艾草,八角金盤等,還知道它們不同的功效,真的太神奇了。在客家婆文化館里,我品嘗了美味的豆腐花,體驗了石磨豆漿,當我們整個隊伍的同學一起推動世界最大的石磨時,我感受到團結的重要性。三天行程下來,我發揚自己的優點:自我管理,緊跟隊伍,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在每天的反思中,我也正視了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正。期待在下一次研學中,我能表現得更好!
Claire:
在這三天的研學旅途中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認識了很多人物;有煉丹師,醫學家葛洪與他的妻子鮑姑,還有中國著名女科學家屠呦呦,我還知道了很多中草藥,有白芷、兩面針、一朵云、三七、沿介草和紫蘇等。還重走了長征路,參觀了東江縱隊紀念館,體驗了下田插秧等。整個日程豐富多彩,讓我們手腦并用,離開課堂,到大自然中探究,在實驗,調查中探究。是跟在學校課堂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在這三天的研學中,我看到了我的優點和不足,我的優點有很多,例如經常不掉隊,做的到不插隊,不講話,我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上課開小差,走神等,下一次的研學,我一定會改正我的不足。
此次研學活動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稱贊,來聽聽家長們的心聲吧!
Nick媽媽:
寶貝的研學之旅完美收官!出去三天,學習了各種技能,在自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方面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還貼心的送給媽媽親手做的陳皮梅,送給爸爸羅浮山百草油……我們都很喜歡,非常暖心。
驚喜之余,也由衷地感謝在這次研學中老師給予孩子們的幫助和關愛!感謝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不止步于課堂,而是在實際生活中給了孩子們探究世界的機會,給了孩子們展現所學的舞臺!希望以后能讓孩子們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去體驗,實踐,成長!
Kitty媽媽:
發現春天之美,感悟大自然之奧秘,將三月的尾巴裝滿這“行走的課堂”中,這是寶貝第一次參加研學,更是一次成長的蛻變,每晚到房間都會迫不及待第一時間與我視頻,分享著今天的收獲。起初還不太清楚研學和旅行的最大差異化,可謂兒行千里母擔憂啊,每天得空不得空都會打開手機,接收最朝氣蓬勃的現場直播,在照片和視頻里被孩子們深深的感動著:孩子們探究大自然時的學習力;徒步時堅韌不拔的毅力;團隊合作時的小小領導力;手工制作時的專注力;插秧勞動時的耐力……一幕幕映入眼簾,有收獲、有感悟、有啟發、有提高、有成效、有意義。
感恩老師們的全程陪伴與分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有所思、學有所就、旅有所感、行有所長,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相信這次羅浮山健康主題研學之旅在孩子們的童年留下難忘的記憶與未來不可估量的影響與成長。
祝愿孩子們一生都有充滿朗朗自信的美,有舒展而芬芳的生命力。
ames媽媽:
感謝學校組織這次羅浮山的健康研學活動,讓孩子都深入了解了運動、中草藥、豆腐等與健康的關系。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參觀了客家豆腐的制作工廠,親自體驗了磨豆腐,品嘗了客家豆腐花。此外,老師還帶領孩子們學習并制作中草藥包,探究葛洪及其夫人的貢獻,了解了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還一起提取青蒿素,這可是中國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的成果,孩子們特別有興趣,與有榮焉!
這次研學活動還組織了孩子們下田插秧,切身體會了“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把詩詞與實際相融合,更加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父母的不易,倍感珍惜現在的幸福日子!
通過這次研學活動,我孩子深刻認識到運動、中草藥和豆腐對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了合理飲食和積極鍛煉對健康的幫助。我相信這些知識和經驗也將對孩子們未來的生活和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這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家庭,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天,感覺獨立生活和管理自己的能力明顯提高!星期一的晚上,我問寶貝,帶不帶手機去?他說不用,我們宮老師去的,媽媽放心吧!簡短的一句話,卻包涵了老師們將近三年以來對寶貝們的真心付出、努力、關愛……才使孩子們如此的信任!
研學回來,寶貝還送給媽媽親手做的陳皮梅、kitty香皂,送了爸爸羅浮山百草精油,僅僅三天未見,感覺瞬間長大了很多!
總之,這次研學活動是一次非常有意義和難忘的體驗。我相信我的孩子和其他參與活動的同學一定會從中受益匪淺,并且這些知識和經驗也將伴隨他們一生。感謝學校老師們的精心安排,用心陪伴!
Real媽媽:
研學前的半個月哥哥就開始每天念叨“時間怎么怎么慢呀?好想快點去研學~”他真的很期待這次礪行研學啊,從隔三差五問我今天是幾號,從早早拿出行李箱裝上睡衣和課外書都能看出來。
我是有點擔心的,因為他從來沒離開過媽媽身邊,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
但從老師的照片視頻里,從每晚的視頻聊天中,我都能感受到孩子已經在我不知不覺的時候偷偷長大了……我不再用一遍遍的提醒“該吃藥了”,“臟衣服單獨放”,“要多喝水”,“要認真聽老師講解”,“要跟小朋友好好合作”……因為這些他已經做的足夠好……媽媽特別欣慰。
老師說可以帶百元以內的零錢,哥哥最終決定帶70塊,我想他應該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是回來我發現,70塊錢買的全部是送我們的禮物,他自己什么也沒有,連根冰棒也沒有……我打算把他喜歡卻沒舍得買的的手槍買回來,因為愛是相互的呀!
談及此次研學的收獲,哥哥兩眼放光說個沒完,弟弟雙手拄著下巴聽得很認真“真好真好!我要向哥哥學習!”
我想,總有一天孩子們會長大,抬頭看著刺眼的陽光,合上書頁忘記美好的童話……美好的記憶會留存在記憶深處,組成一個個人生的底氣…
加油吧寶貝,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夢想終將綻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