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三月天,春花爛漫綻新顏”,春意盎然中,融通高中迎來了雙語教研課。為了給老師們一個互動交流、探討、展示的平臺,在教與學反思與調整的間歇,借助教研活動讓課堂煥發新的活力,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打造高效課堂,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融通高中于三月份開啟了面向全校的雙語教研課,課程精彩紛呈。本期,我們來分享語言組四位老師的精彩教研內容!
融通高中語言組聚集了一支扎實肯干、又極具包容性的教師隊伍。老師們經驗豐富,無懼付出:一邊在腳踏實地帶領學生提升英語能力,提高成績;一邊仰望星空,用包容和相互學習的心態,吸收廣泛的人文知識。他們關心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在日常教學與每一次師生互動中踐行融通高中“全人教育”的理念。
楊穎老師本節英語課結合了聽說文本,圍繞洱海碧水藍天青山美景的描述展開。朝霞,日出,海鷗,雪山,美不勝收。楊老師首先以小測的形式導入課程,讓學生通過形容詞/復合形容詞修飾名詞的搭配描述分別猜出了不同的地名,從而使學生總結出形容詞本身的修飾功能,復合形容詞的構成和用法?;趯W生已經掌握的語言點,楊老師展示了教綱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表達,旨在進一步升華學生在英語語言中對景點描述的表達和使用。最后,楊老師帶領學生結合考評完成了口語的操練,并引導學生帶著聽力目標完成了洱海一文的泛聽,及相關問題的作答,例如洱海中“洱”字命名的由來,“洱海景區的占地面積是多少?”等。
【資料圖】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楊老師的課程打破了“教師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展現形式較為豐富,有干貨輸出的同時,也有較多貼合教學目標的活動設計來展開知識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參與感較強,教學手勢和教具的運用也恰到好處。
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對人們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任鳳霞老師本節聽說課以科技為話題,以ESL口語考試為載體,與學生一起討論生活中科技的影響。首先大家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談及科技一定會想到的一些詞匯或話題:網絡、智能手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人等等。接著大家就如何直接回答科技相關問題做了初步探討:你不能離開的科技產品,使用科技產品需要的技能,你眼中最偉大的科技,科技進步對人們生活的利弊和科技是否會破壞公眾的隱私。針對這些問題的直接回答,大家一起從聽力材料中提取了一些有用的表達。最后,每位同學與搭檔一起,嘗試展開自己的答案,讓自己的觀點更加充實和有說服力。同學們自發摸索后,大家一起得出“解釋說明、補充因果、加入個人經歷是非常有效的增加口語內容量的方法”的結論。
本次聽說課,同學們積累了與科技相關的表達,認真思考了科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后也實踐了如何讓自己在口語對話中的表述更豐富。
黃妹老師與任鳳霞老師的聽說課屬于同課異構課。黃老師的課首先通過聽力記筆記練習、配對練習記錄關于科技的五個問題的關鍵詞:你不能離開的科技產品,使用科技產品需要的技能,你眼中最偉大的科技,科技進步對人們生活的利弊和科技是否會破壞公眾的隱私,強調在準備口語話題過程中,我們應該要習慣記錄好的觀點和表達。其次,通過分析聽力文本,提煉出在回答假設性問題時,如何在口語中運用虛擬語氣;在表達觀點時,如何加入介紹性詞組表達觀點,同時提高口語的流利度。最后通過小組練習,每組同學分別練習如何把虛擬語氣和介紹性詞組運用到實際口語表達中。小組展示環節,老師及時點評,提醒這堂課的重點以及下一組要避免上一組沒有注意的問題。
整堂口語課學生很活躍,針對不同問題有自己的原創回答。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如何有意識地學以致用,準確運用一些高級語法,提高口語整體表達。課堂節奏緊湊,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效果明顯。
馬春蘭老師執教的中文課《冬夜》,“我以為你未曾改變,卻不知你早已妥協”,“生活與精神的碰撞”,“理想照不進現實的無奈”,“想出國和想回國的矛盾”……這個年紀的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文章的諸多內涵。馬老師為了化解這一難點,和學生一起回顧了文章內容,老師啟發式引導,學生則積極討論,各抒己見。理解文章基本內涵后,馬老師讓學生對比北大“勵志社”成員的過往和現狀,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的反諷與對比,再通過寫作背景介紹,特定語段分析,對比語段等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領悟白先勇先生惆悵的敘述中飽含的對人性與人生的思考。
課堂結尾,馬老師拋出一個問題:理想精神都已枯萎,現實物質決定一切,難道這樣一個冬夜,將會是永久的冬夜嗎?引導學生要保留了一點暖,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懷諒解,以及對過去理想的記憶,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落實中文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詩意春天“話”教研,勤耕不輟促發展。我們始終相信:“教研是一場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后續精彩課堂還會持續推進,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