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那么問題來了:2030年,可能孩子還沒畢業,他如果在學校還是學習和我們小時候相差無幾的知識,還能適應未來這個主要是人工智能在工作的時代嗎?世界上有不少思維最開放、最先進的學校和教育機構,已經對人工智能積極做出了響應,比如IB課程成為第一個公開支持人工智能輔助的高中課程,可汗學院正在內測人工智能助教,很快就會推出使用……讓我們非常驚喜的是,深圳不愧是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的城市,有一所國際化學校正在積極將人工智能融入進校園,而這所學校,就是擁有超好口碑的深圳市博納學校。▲深圳市博納學校
今年,博納的升學成果非常好:美國方面
【資料圖】
不僅是加州系名校“收割機”,更收到全美TOP2文理學院阿默斯特學院唯一一封深圳錄取offer;
博納早在2020年就已實現加州系名校大滿貫,伯克利更是連續三年錄取博納學子。2023年也收到了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羅切斯特、UIUC、華盛頓大學等等眾多美國頂尖名校offer。英國方面
博納實現牛劍錄取零的突破,一舉成為深圳牛劍錄取“黑馬”;
同時還收獲G5超級精英大學帝國理工學院錄取,以及如杜倫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名校錄取。藝術方面
“藝術界哈佛”羅德島設計學院向博納學校伸來橄欖枝;還收獲了帕森斯設計學院、藝術中心設計學院錄取,實現了頂尖藝術院校TOP3(羅德島、帕森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錄取大滿貫,同時,也獲得眾多藝術名校如:芝加哥藝術學院、普瑞特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等錄取。過去這些成就,當然要歸功于博納不僅擁有超強的師資團隊,還是深圳首家通過獲得WASC 7-12年級認證的美式中學,這個認證意味著博納學校頒發的畢業證等同于美國本土中學頒發的畢業證,并受到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大學的高度認可。
▲博納獲得的國際認證和授權而我們這次拜訪了已經多次做客“廣深媽媽圈”,身兼“雙胞胎女兒爸爸+國際學校校長”雙重身份的深圳博納學校校長陳曉民博士,想知道:博納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輔助孩子學習?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家長又應該怎么做呢?博納學校創始人、校長
陳曉民博士
留美理工科海歸博士、雙胞胎女兒父親、曾在北京和深圳擔任國際學校總校長,兩次被媒體評選為“全國十大人氣國際學校校長“,創辦了深圳市博納國際學校名列全國百強。培養了上百位通往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學生。01
未來學校應該從三個方面融合人工智能博納已經準備好了陳博士說,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只有將其融合到學校教學中,我們才能走在前沿。
這種影響主要涉及到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課堂教學,比如現在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網課教學,在三年前也是完全不敢想象的,然而,單純的網課遠遠不夠。
隨著AR技術與虛擬主播的普及,我們時常可以在看到所謂的只能客服和虛擬人物等,而作為學校,則會引進“虛擬教師”的概念。
與傳統線上教學不同的是,虛擬教師并非真人,而是一個擁有自己形象的人工智能教師,幫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以及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
▲深圳市博納學校以往我們布置閱讀作業時,教師很難去檢查學生是否真的閱讀過文章,也來不及在課堂上進行語系作業的批改,而借助人工智能的幫助,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非常輕松的給到每位學生獨特的測試題且立刻進行批改校驗,這是傳統教學下完全不敢想象的。
而在真人教師與虛擬教師進行某種意義上的同步教學后,教師也能夠從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中釋放出來,擁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情感以及課外的社交,從而擁有更多的時間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陳博士和學生在AP Seminar課堂上第二方面則是對于學生的考評標準。
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學校對于學生的評判標準也應該產生相應的變化。比如傳統的成績單僅僅展示成績,是一個平面的,一維的展示;由于有了人工智能的幫助,搜集資料以及整理文章已經不能作為評定作業的大占比標準了。
而博納從上學期開始便嘗試在成績單上加入學習過程,寫作能力,創意活動,與演講能力這幾個獨立維度的考評,希望能夠全方位的再現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立體的展示一個學生的能力。
陳博士說,也許未來成績單會成為一個“二維碼”,一掃各種信息都會出現。
▲走廊處處是學生活動、作品、競賽的展示
而最后一方面則是跨學科融合。
陳博士多次在采訪中提到,未來的成功人才一定是具備跨學科的能力。博納學校希望“從科技人文藝術全方位培養未來人才”,他們更強調,學校的學生申請任何方面都要學習藝術,而不是說懂技術就不用懂美學。
技術永遠只是一個點的知識,我們要全方位的了解知識,才能把各種點連成線,最后形成面。比如頂級導演不僅除了拍攝技巧也要有大量的外圍專業領域的知識,如民俗,文化等,只有足夠真實才能打動人心。
▲ 博納學校未來人才培養模型
但是,傳統的教學框架是“近視”的,各個學科,各學段都明確區分,是線性知識增加;相對而言,現代西方大學的教育模式則是了解某一方面不同類型的觀點,是一個流動動態的學習,隨著研究方向的變化知識隨時可以一個領域到另一領域,這也是未來創意行業的核心。
而人工智能則能夠完美契合這點,當學生在某一領域進行的研究“超綱”時,可以快速借助人工智能獲得這一方面的專業知識,從而輔助完成課業,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便利”,也是博納學校希望每個學生都學會的。
在博納,學校要求各學科的老師都要加強合作,曾經我們把“物理是體育老師教的”當成笑話,但是如今這應該成為一種趨勢。
02
人工智能會幫助更多孩子成為“頂級學生”?陳博士作為把兩位女兒都送進美國頂尖名校的博士,一直是以一位“反卷斗士”的形象出現在我們文章里。他一直反復強調學生不該一窩蜂的去報名所謂熱門學科(如計算機),而是應該另辟蹊徑,尋找到自己的愛好,進入一個暫不內卷的領域才是上策。
▲ 陳博士的兩個女兒(攝于美國加州圣芭芭拉市)所謂內卷,其實就是一群優秀的學生在不適合自己的領域里用了大量時間去努力去試圖成為頂級學生,導致學的很累,效果也不見得好;反之,如果是在喜歡的領域下鉆研,那花費大量時間也不會感覺苦,就不存在內卷了。如何成為擁有跨學科能力的頂級學生呢?陳博士提到了“心流”的概念,而這一屆同時拿下阿默斯特和帝國理工學院雙offer的畢業生林尚樂,就是進入心流的頂級學生的最佳代表。▲ 林尚樂同學心流(flow)是一個源自于心理學的概念,是指因內在驅動力而完全沉浸于一項活動的狀態,通常在此狀態時,不愿被打擾,也稱抗拒中斷。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
只要讓學生進入心流的狀態,他們距離成為頂級學生就不遠了。
林尚樂同學就是很早的通過夏校和活動,確立了自己在神經科學上的興趣,并且堅持在這個領域進行不同的研究,順著興趣以及學術熱情參加了HOSA未來醫療者的競賽,以及與圣母大學的教授做自閉癥的研究等,最終獲得了招生官的認可,還獲得了阿默斯特學院85%的獎學金。
在這期間,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幫助,比如博納鼓勵每一個學生自由的借助人工智能以及各類新科技的幫助下,對任何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深度研究學習,寫出一篇8000個英語字的專業論文,最后,學校還會幫所有學生把論文投稿去專業期刊。
誠然,對于一個高中生而言寫出一篇論文不容易,他們可能會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項目不僅需要本領域,還需要各種其他學科的知識。
陳博士提到,現在的人工智能都是基于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學生也要如此,不能被某一學科所限,學校希望學生進入一個心流的學習狀態,在達到某一狀態時堅持的學習下去,而不是停下。
學生在進行論文研究時,不僅可以測試自己是否真正熱愛這個項目,同時也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鉆研下去,這樣在論文完成的同時,跨學科能力,以及心流的狀態就自然的就形成了。
在過去,學生為了研究這么一個項目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查詢各種文獻,從而消磨了他們的興趣,但是在現在與未來,人工智能信息的搜集變得不再困難,這就可以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像林尚樂這樣的頂級學生。
▲博納學子
為了幫助博納的學生在中學階段進行深度學習,培養深度學習的能力,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博納學校于2022年加入全球著名私校和國際學校聯盟GOA。提供超過50門的線上學習課程,涵蓋藝術、設計、數學、科學、社科、語言等各類學科,幫助博納的孩子對關注的領域進行深入探索,拓展自己的全球視野,提前融入跨文化的交流和學習中。
▲博納給學生提供了50+深度學習線上課程門類
03
如果學校不雞,孩子也慢熱,家長著急怎么辦?博納是一所“反卷”的學校,那么如果孩子比較“慢熱”,家長又被雞血大潮裹挾,無法停止焦慮該怎么辦?
對此,陳博士笑著說出了學校的口號“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也就是說學生在學校讀書同時,家長也需要學習接受各種新的理念,而不是遵循著傳統的教育思維。比如博納就不認可”學生是指導出來的“這一理念,他們認為學生是在接受各方點撥后,自我成長的。甚至學校在公眾號也經常會發一些給家長做的題,來調整家長的狀態。
▲博納的學生生活
歸根結底,雞娃焦慮的深層問題是家長沒有一個平衡的心態,雞過頭和完全躺平都會有問題出現。升學與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一個有”固定收益“的投資,并不是砸多少錢就一定能獲得什么結果。
雞娃與不雞,在于家長是否有足夠的認知,有能夠提升的技能做支撐,并給孩子做加持。若是能做到如此,那就不是雞娃,而是破卷的關鍵點。
進一步了解博納學校的育才之道,和陳曉民博士面對面交流,歡迎參加博納4月22日校園開放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