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狄邦華曜的校園里,
(相關資料圖)
因為尊重個體差異,倡導個性化發(fā)展的校園文化,
聚攏了這樣一批孩子,
他們眼中有景,心中有詩,
他們熱愛創(chuàng)作,他們以文學,藝術,音樂,攝影......
去表達青春少年的內心,分享他們眼中的世界
【明日青年】欄目將聚集狄邦華曜社區(qū)中那些有趣的靈魂,明日他們終將走向世界各地,這里就是他們成長的印記。
明日青年
狄邦華曜創(chuàng)校生分享:G9 Scholar Lucas
寧夏的四月不是桃花盛開,蒹葭萋萋。往年的四月對我來說,是金陵城中梧桐綠,山水園林春風起,我無法想象到西北遠方的春,生活在小城里剝奪了我對于山橫溝壑,沙漠綠洲的想象,一切都停留在一種刻板印象里。
從銀川翻越賀蘭山,從荒蕪到雪山。西北粗曠的風割在臉上,除了山,還是山,除了沙漠,還是沙漠。賀蘭山隱沒在漫天飄雪中,隨著時間的流逝,以進入巴彥浩特為界,將雪山,與大漠劃分開。在蒙語中“巴彥浩特”是指富饒的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對于這里的自然資源珍惜,贊嘆。對外鄉(xiāng)人來說,這與江浙滬地區(qū)的富饒,滋潤不成正比,就像是人們口中沙漠中的五星旅店,在城市人看來只不過是低端客棧而已。而沙漠的富饒,對于這里的人民就是天鵝湖附近的長出植被,花棒,檸條相互交織,駱駝鈴鐺丁丁作響。
雪落在黝黑的公路上,伴隨著兩邊的沙漠化消失不見,這里才是阿拉善左旗的真實容貌?!吧钤谀硞€地方,才能窺探到當地的繁茂”這句話適用于所有的旅途,拋開物質談,我對這片土地是喜愛的。我意識到黃土地長不出玫瑰,漫天黃沙迎風起,我確切的認為我的感情從一貫的南方小城秀氣轉變成一種西北高昂腔調。這種感受需要親身經歷過才能略知。
騰格里的沙漠與埃及是不一樣的,開羅一眼望去,除去荒蕪之外,就是一種令人窒息的來自金字塔和神權的威壓,這是人為的原因。騰格里則是一種千年自然的敬畏感,沙丘連綿,風草刮滾,上下起伏的沙漠和湛藍的天,倒映在猶如鏡面一般的湖畔,詮釋“塞上江南”。一重山,二重山,姍姍夢回雞塞遠枺陵處。西夏亡國的靡靡之音種在此。
踏過歷史的長河,記憶堆砌。馬不停蹄的年歲中冒出的一百多余年的西夏,在這片月光斟滿的土地,閃爍了黨項的文化。像呂老師說的“弱小的民族沒有決定自己姓氏的權利”這些復姓人民并不能改變歷史的走向,盤踞四方的敵人也是宿命。西夏,并沒有那么多玄幻和神秘的加持,這座帝國緣起于高原賦予的精神與智慧,在極短的歷史內發(fā)展出了自己的文字,也確定的活字印刷的起源地,當然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保留了下來,就像是如今的黨項人,這片地區(qū)與中原融為了一體,一首歌謠銘記了這片大地上的全部歲月。
我們不能用城鎮(zhèn)的視角去看待這些自由的人們,也許我們視窗前月,瓦上雪,一行芭蕉皺雨霖鈴為羅曼史,但這片并不貧瘠的土地上,那城門沙,馬頭琴,星云靄靄滿城飛絮或許才是這些人民的歸宿。換句話說,只要喜歡某個地方,那么寸草不生并不存在,理想國住在每個人的心中,魂牽夢繞的地方或許就是自己的第二個故鄉(xiāng)。
四天三夜,28公里,60人,雖然這段數字放在行軍途中不足為奇,但對于在優(yōu)質條件下的我們確實是不小的挑戰(zhàn)。不開玩笑的說,我平常是會鍛煉的類型,我以為這些只是幾步的事情,但事實就是不僅我,很多人第二天早上起來都腰酸背痛。一連串的體力勞動下來讓我對軍人和牧民心生敬佩,這28公里作為體驗生活,與真正沙漠生活差別甚遠。但是,很多同學展現了平常我意想不到的一面,那些很少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生,在徒步過程中有的始終位于前列帶隊,步伐堅定到有點懷疑是不是本人,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大部分都全程走了下來,所獲的成就感也豐富了大家的精神,心情在終點得到舒放,身體與品質在過程中得到磨練,這或許正是學校安排此行的意義,走出舒適圈,迎接高中生活。
昆山狄邦華曜學校
原(昆山市上海華二學校)
2023-2024學年 招生計劃
幼兒園至高一 (10年級)
5年級開始提供住宿
2-16歲中外籍學生
由狄邦教育集團與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共同創(chuàng)辦
以”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為使命
融匯中西、著眼未來的創(chuàng)新型、雙語學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