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01今天有一條上了熱搜的新聞,是“月薪1萬的同事一年存了11萬”。很多人都納悶,主人公到底是怎么存的。但說實話,作為過來人,對這種事情我覺得一點兒都不新鮮。類似的事情,在我的身上也發生過。當年剛買房時,我們兩個人的工資,一個人的用來還銀行的貸款,另一個人的用來還親朋的債務。一年下來,算算攢下的錢,真的和掙的錢差不了多少。02有人說,這樣存錢,存得再多也不值得羨慕,生活完全失去了意義,感覺白來了這世上一趟。這么說話的人,一看就是家里有較為雄厚的支撐,或者沒有遭受過生活的毒打。如果自己沒錢了有人給,當然啥都不用擔心,但如果你沒有任何外援,自己還掙多少花多少,遇到事情很可能就會抓瞎。打個比方說,如果你本人或父母突發疾病住院,而你卻拿不出來住院費,找朋友借了一圈也無人相幫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有點存款真好。03而且,不僅生病住院需要花錢。我們從大學畢業獨立生活開始,接下來的一系列大事都需要硬通貨才能解決。也許自己結婚父母可能會幫襯一些,但后來的生孩子,養孩子,從買奶粉到交學費,再到孩子結婚生子,再到贍養老人,沒有點積蓄,真不行。我們越長大,責任越多,越會發現,原來錢才是生活的底氣。你身無分文,逛商場都沒信心。手機里存著長長的一串數字,就算啥都不買,也底氣十足。04有人說,指望攢錢發不了財,長本事多掙錢才是正經。這話沒毛病。世界上攢錢的辦法只有兩個:一個是開源,一個是節流。前者無疑是最佳選項。掙得足夠多,多花點錢也無所謂。掙得少,再節省也攢不了多少。但問題在于,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蕓蕓眾生,開源的本事都有限,只能靠節流。我們不是不想“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只是,沒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能耐。既然如此,只能是慢慢來,聚少成多。05其實,存錢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快樂。好像是李嘉誠曾經說過,最幸福的事,是老兩口開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燈下一起數錢。普通的飲食男女,掙著微薄的收入,一點一點存起來,看著銀行卡里的數字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增長,憧憬著未來的生活,心里的那份喜悅和充實,妙不可言。當到了真正用錢的時候拿出來花掉,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不是平時多穿件漂亮衣服多吃幾次美食所能比較。富人的日子咱不懂,但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日子,就是這么過來的。這不僅僅叫攢錢。這,也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