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傾心相隨,來日方長”科普公益讀書會在上海書城圓滿舉辦。本次活動以醫生、媒體、出版及讀者角度共同閱讀疾病科普書籍的創新方式,通過權威專家解讀和讀者分享,為公眾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分享,以進一步加深公眾對骨髓瘤等血液系統腫瘤的了解,同時也構建起一座連接患者與醫療知識的堅實橋梁,提升患者治療及管理疾病的信心。
血液系統腫瘤是一類起源于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包括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多種類型。近年來,血液惡性腫瘤整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第二大常見的惡性腫瘤 ,主要由漿細胞的惡性增殖所致,特征為骨髓漿細胞異常增生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本周氏蛋白增多。多發性骨髓瘤多發于老年人群,由于其病程漫長、治療方案相對復雜,患者的就醫之路時常面臨著信息繁雜難以辨別、醫患溝通不足等問題,患者及其家庭渴望獲得更多關于疾病的專業知識、有效的治療方案、以及心理上的慰藉和支持 。
在本次讀書會上,主講嘉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澎教授帶領讀者共同閱讀和學習其所撰寫的醫學科普書籍——《來日方長——骨髓瘤患者自助小紅書》,從對骨髓瘤的基本認識出發,深入淺出講解了多發性骨髓瘤的成因、診斷指標、疾病分類及治療方法,強調了早期干預與隨訪管理的重要性。
“當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手段不斷豐富和完善,但決定患者最終治療效果的,除了醫生和藥物的選擇,還有更多其他要素。其中,患者本人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也至關重要。“劉澎教授在讀書會上分享道,”我希望能夠通過科普書籍的創作和分享,能更便捷地幫助患者和公眾了解疾病背景和相關知識,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幫助更多骨髓瘤患者通過規范化治療獲得長期生存,實現‘來日方長’。”
在讀書會的閱讀及分享環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澎教授、復旦大學出版社醫學分社魏嵐社長、上海報業集團“海上名醫”創始人崔穎及讀者代表等嘉賓分別從醫生、媒體、出版及讀者角度,圍繞多發性骨髓瘤的疾病管理、最新治療進展、科普傳播及患者心理支持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共同為提升血液腫瘤的科學普及和大眾認知獻計獻策。為進一步推動血液腫瘤知識的普及,劉澎教授及魏嵐教授還在現場共同將《來日方長——骨髓瘤患者自助小紅書》捐贈給海上名醫及上海書城,希望這些科普書籍能夠成為公眾了解血液腫瘤知識的重要窗口。
復旦大學出版社醫學分社魏嵐社長表示:“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對于高質量、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長,但在網絡時代,信息繁雜,患者難以辨別。劉澎教授以其在骨髓瘤領域的深厚積淀與敏銳洞察,于百忙之中傾心鑄就了這本專為骨髓瘤患者打造的科普佳作。書中不僅涵蓋權威的疾病知識科普,更飽含了對患者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渴求深化疾病認知的深切關懷,讓這本書超越了單純醫學知識的范疇,成為了一本溫暖人心的療愈之作,彰顯醫者仁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