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年貨“購物車”呈現出新樣貌——年貨更豐富、更新潮、更健康,購買年貨的渠道選擇也更加多樣。從臘八開始的全國網上年貨節目前已進程過半,據商務大數據統計,活動開展至今,各地圍繞春節餐飲購物、文娛旅游等消費熱點,組織配套活動已經超過400場,網絡零售額超過7000億元。其中,新中式首飾、非遺商品備受歡迎,銷售額分別增長52.6%和26.6%;智能洗碗機、微單相機等數字產品廣受青睞,銷售額分別增長68.8%和51.6%。1月,手機等數碼產品、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圍”,推動人們的年貨“購物車”更具“新意”。
從多項消費數據喜人的增勢中,我們不難看出,年貨經濟既保有了傳統商品的消費活力,又展現出新商品、新場景下的消費潛力。
企業加緊生產,物流爭分奪秒,市場人聲鼎沸……作為開年消費“第一棒”,年貨經濟點燃了2025年消費市場的“第一把火”。這背后,是消費者對新春的憧憬,是消費能力的集中釋放,也是我國在生產、流通等各環節商品服務供給能力提質增效的結果。展望全年,隨著各項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形成合力,消費潛力有望得到充分激發,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供增長活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