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銷售額7.13億元。僅6月30日,酸辣粉單日全網銷量超20萬單,銷售額突破600萬元。”復盤去年的紅薯粉銷量,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三道水鄉周寨村黨支部書記、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誠仍難掩興奮。
近日,記者在周寨村了解到,讓曾經的貧困村獲得億元收入的“法寶”竟是紅薯粉。紅薯是一種高產且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在中國得到廣泛種植。
“兩畝以上的連片土地少”“拖拉機掉個頭要一早上”……這是周寨村的昔日寫照。周寨村地處武陵山區,群山連綿,曾是深度貧困村,當地不少人都外出打工,張誠也是如此。
2018年,在貴陽從事建筑行業的張誠決定返鄉創業。得知村里之前辦過紅薯粉的手工作坊經營不善,他萌生了接盤的想法。
從河南引進高產紅薯品種、采購精深加工設備、搭建電商銷售團隊、注冊“陳薯”品牌,一番操作下來,周寨村有了現代化的食品加工廠。進淀粉、攪拌、定型、蒸箱熟化、掛桿……如今,走進生產車間,一條條產線開足馬力,每天可生產數十萬桶紅薯粉。
在周寨村,祖祖輩輩種植的小紅薯,逐漸形成了很有規模的大產業。
“紅薯是一種健康的主食,而方便食品的市場很大,根本不夠賣。”路過一輛輛在廠區拉貨的大貨車,張誠笑著說,“只要一開播,每天就是20多車。”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在多個網絡平臺均有店鋪,通過網紅達人、自營官方直播間帶貨,系列產品穩居平臺同類產品銷售前列。
“我們有40多個品類,復購率都不錯,賣得最好的是酸辣粉。”在企業展廳里,張誠介紹說,產品絕大多數銷往省外,其中18歲至45歲年齡段的女性用戶占90%以上。
“這家公司銷售額從一個多億到三個多億的時候,遇到過一些挑戰。”思南縣委書記龔仆說,縣里幫助對接紅薯產業發展好的河南省有關企業和科研專家,并前去考察學習。
推動在縣城設立分廠、采用先進包裝線、引進調料包加工廠……近兩年,當地圍繞這家龍頭企業持續補鏈延鏈,大力開展以商招商,紅薯產業正在不斷做大做強。
“最近我們已經完成了紅薯下種。”三道水鄉黨委書記王國強說,2024年,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收購紅薯達17萬噸,帶動全縣6萬多人參與紅薯產業。
生育小孩有獎勵、子女讀書有補貼、老人過節有慰問……記者在周寨村的展示欄中看到,昔日靠“啃紅薯”度日的貧困山村,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元,正在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記者向定杰)